+ 188sb.com欢迎您!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导航栏目 > 水利要闻

【湖北日报】荆楚百川——汉江三千里路云和水

信息来源:局办公室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5-04 15:05:55    浏览次数:


    湖北日报讯 汉口旧为武汉三镇之一,名气大得很,如今在武汉行政区划里,你是找不到汉口这个单位的。但老百姓不管这事,依然把长江汉水以北的城区叫汉口,外地人甚至还一如老习惯,把整个武汉也叫汉口。 


    更远以前,汉口不叫汉口,叫江夏。 

    那个年代里,门前有一条河就相当于今天有一条高速公路一样方便。得汉水之便,来江夏做生意的陕西人多。因为,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,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。乘一叶小筏,顺江而下,方便得很。当时在陕西商人中就流传这样一首歌谣:“要做生意你莫愁,拿好本钱备小舟,顺着汉水往下走,生意兴隆算汉口。” 

    歌谣流传,叫江夏的少了,叫汉口的多了。汉口、汉口,就是汉水的出口。汉阳取名,也与汉水有关。 

    武汉由长江、汉江两河夹峙,然“武汉”两字中却与长江无关,“汉江”之“汉”占其一半。可见汉江对这座城市影响之深。 

    汉商、汉剧、汉话,更有汉民族,怎一个汉字了得? 

    由汉口龙王庙溯水而上382公里到钟祥,这一河段为汉江下游。 

    两岸广袤无垠,美丽富饶,是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美誉的江汉平原。 

    江汉平原有大小湖泊约300多个,重要的有洪湖、汈汊湖、长湖、排湖、大同湖、大沙湖等。 

    江汉平原物产丰盛,是我国少有的稻、麦、粟、棉、麻、油、糖、鱼、菜都能大量出产的地区,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。 

    由钟祥到丹江口又270公里,被称为汉江中游,这里有千年古镇襄阳和南水北调水源地。2014年12月,随着南水北调通水,丹江口形成了壮阔的湖面“沧浪海”。如今成为旅游胜地。 

    而鲜为人知的是,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”其沧浪之水,就是指的今天的汉江丹江口水域。甚至有传,当年孔子就是游学到此北归。 

    作为古均州八大景之一的沧浪亭,随着1967年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,最终沉入水中。现在人们只能依据书本和古画来猜想当年这座亭阁的建筑之美、风景之雅。令人惊喜的是,在遥远的巴西国家图书馆竟然珍藏着一张距今140多年的均州沧浪亭老照片。 

    长期关注武当文化的十堰资深网友“游尘”,近年来一直在收集整理武当历史图片。他在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上,无意发现一张罕见的武当山下均州沧浪亭老照片,系一支俄国考察团1874年所摄。 

    登录该网站,这张142年前拍摄的泛黄老照片显示:镶嵌在崖壁上的均州沧浪亭,楼阁亭台层层叠叠依偎在崖边,下临汉江,气势非凡,使人遐想联翩。 

    在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上,这张均州沧浪亭老照片的文字介绍如下:“建于宋代(公元960—1279年)的沧浪亭,位于汉江陡岸,部分嵌在岩石中。中国湖北省,1874年。” 

    一条汉江,就是一股流淌的文明。 

    汉江孕育了诗经、楚辞,还有道家文化。 

    著名汉江文化学者,汉江师范学院副院长潘世东在《汉水文化论纲》中说,三千里汉水,从悠久绵长的五千年历史深处流来,流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文明、神话和历史、艺术和文学、精神和传统,同时也流出了科技与创新、开拓与奋斗、斗争与牺牲、和平与美丽,流成了一条奔腾不息、蕴藉深厚、泽被久远的文化之河和历史之河,流成了一条充满了奇迹和谜团的魅力之河。 

    潘世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,作为特异型的流域文化,汉水文化在自身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南北文化激荡交锋的锋面,融合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优长,具有兼容会通的特色,独树一帜,别具一格,是得天独厚、不可代替的流域文化范型。汉水流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是中华文明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。汉水流域以两大平原(江汉平原和伊洛平原)和三大盆地(汉中盆地、南阳盆地和襄阳盆地)为地理环境条件,以四大文化(秦陇文化、巴蜀文化、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)为人文语境条件,形成上游、中游、下游三个区系,它是甘、陕、鄂、豫、川、渝交界地区,是承东启西、连接南北的枢纽地带,形成内陆性的文化走廊和黄金文化带。 

    潘世东介绍,三千里汉水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,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方国林立,是周代封国最为集中的地区。在春秋早期,沿汉水及其支流,大大小小共分布着约30个方国。 

    从汉口龙王庙逆水1577公里到陕西汉中,进入汉江之源。 

    秋天的汉中盆地层林尽染,沿着幽深碧绿的汉江谷地逆流而上,厚重的汉水文化扑面而来。 

    郭鹏,我国著名的地方志专家,曾任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。他说,汉江,又称汉水,汉江河,为长江最大的支流,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:中源漾水、北源沮水、南源玉带河,均在秦岭南麓汉中市宁强县境内,流经沔县(现勉县)称沔水,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;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,襄阳以下别名襄江、襄河、襄水。 

    郭鹏带着我们来到汉中天汉公园,依着汉水那里有座高大的石碑,镌刻着遒劲的大字:“汉中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,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建,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;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,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。” 

    这是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汉中的颁奖词。 

    汉中,不仅是汉江的发源地,更是汉文化与汉民族的发祥地。 

    在天汉公园的石碑中另外还镌刻着这样一行字:这两天我弥补了一个遗憾,这个遗憾就是我以前竟然没有来过汉中,我是汉族,我讲汉语,我写汉字,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——汉朝。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,就是汉中。来到汉中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,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。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,不来就非常遗憾了。因此,我有个建议,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,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。汉中,全体中国人的老家,这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感叹。 

    郭鹏说,楚汉战争时,刘邦被封为汉中王,其率领的军队称为“汉军”,驻扎汉中。后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,统一天下,定国号为汉。因此,华夏族有了另一个名字:汉,并沿用至今。也是自汉代开始,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“中国”。 

    汉江也是极赋诗意的。 

    1300年前,唐宋之问流放归乡在《渡汉江》时说,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 

    与宋之问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面对汉江,在《金陵望汉江》中也这样感慨: 

    汉江回万里,派作九龙盘。横溃豁中国,崔嵬飞迅湍。六帝沦亡后,三吴不足观。我君混区宇,垂拱众流安。 

    同样生活在唐王朝的皮日休也在一首送朋友的诗文中慨叹: 

    度日竹书千万字,经冬朮煎两三缸。鲈鱼自是君家味,莫背松江忆汉江。 

    历史又过去三百年,宋代苏轼在《次韵送徐大正》中说:别时酒盏照灯花,知我归期渐有涯。去岁渡江萍似斗,今年并海枣如瓜。多情明月邀君共,无价青山为我赊。千首新诗一竿竹,不应空钓汉江槎。“不应空钓汉江槎”。历史上,汉江没有辜负造化,也曾帆影点点。 

    上世纪80年代,仙桃、天门、潜江人到汉口,就是乘坐汉江客船。《钟祥县航运公司简史》记载:建国初期,有近千条木帆船航行于钟祥境内,大部分船只属黄陂、孝感、汉川、河南四帮船主。到一九五六年水上“民主改革”,船只定港后,统属钟祥,编为三十七个互助组。一九五七年全港成立二十个木帆船合作社,一九五九年成立“钟祥县水运公司……一九八一年全公司除十二支木帆船外,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运输。” 

    实际,远在唐代,汉江就是转运物资到帝国都城的重要航道。 

    潘世东介绍,古时汉江系东西南北交通要冲,在运输及征战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位置。在战国时代,汉中西通巴蜀,东连中原,北接秦陇,南控荆楚,是神州地理中心。当时汉中江滨滩头,帆樯如林,其商旅航运往来如梭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和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对当年汉江上繁忙便捷运输都有记载。 

    今天的郧西县上津古镇,仍有一个“天子渡口”。这里古风犹存的山陕会馆、飞檐斗拱的明清老街仍在,另还有河北会馆、武昌会馆、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。从隋唐时期开始,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、商贾云集之地。 

    历史上,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,东边是沿海漕运,中有京杭大运河;西边以汉口为集散地,穿汉江,翻秦岭,达长安。在西线通道上,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,至上津,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,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。险峻的楚塞秦关,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,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。 

    公元684年,唐中宗“一语失天下”,武则天将李显贬为庐陵王,中宗被逼,带皇后和诸子自上津乘舟均州,至房陵。时隔14年(696年),李显返回长安,重登皇帝宝座,成为中国历史上皇帝被贬后又重登皇位者,独显一人。自此,上津古城西门码头被称为“天子渡口”。随后安史之乱,东边漕运中断,粮食等物资都是通过汉江转运到长安。 

    三千里路云和水。 

    如今,这条当年的水上驿道边,又一条人工运河直挂京城,南水北调造福三千万北方人民。 

    由历史到现实,无不令人感慨:江山北望,天河无疆! 

    河流档案 

    汉江,又称汉水,汉江河,为长江最大的支流,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:中源漾水、北源沮水、南源玉带河,均在秦岭南麓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境内,流经沔县(现勉县)称沔水,流至汉中始称汉水;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,襄阳以下别名襄江、襄水。 

    汉江常与长江、淮河、黄河并列,合称“江淮河汉”。 

    流经陕西、湖北两省,在武汉市龙王庙汇入长江。河长1577公里,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.43万平方公里,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;1959年后,减少至15.9万平方公里。 

    河流大事 

    1958年9月1日,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;1968年,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。1974年,初期工程全部完成。此时的丹江口大坝总长2.5公里,坝顶高程162米,装机容量90万千瓦。 

    2005年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。 

    2013年 8月29日,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,正式具备蓄水条件。此时,大坝加高 到 了 176.6米,蓄水库容290.5亿立方米,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。 

    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。



编辑:宋尚成   审核:李文芳       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关于我们

主办单位:188sb.com 总机:0728-6435666 备案序号:鄂ICP06013766号 

网络维护:188sb.com信息中心 地址: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南路33号(433100)